“三办”培训:以主动姿态赋能成长​

日期:2025-07-30 来源:百色通航项目 作者:王丹 字号:[ ]

7月21日至24日,我有幸参加了水电公司举办的党群、人力、综合业务培训班。此次培训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,通过课堂讲授、实践模拟、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,让我收获满满。尤其是工程局党委工作部副主任李有云提出的“学习和思考永远在路上”“做事先完成再完美”,结合项目实际工作来看,更是如明灯般照亮了后续工作的方向,引发了我诸多思考。

主动思考,激发思维新潜能

我们总在惯性里打转:遇到问题先找模板,面对选择依赖经验,看似高效的背后,是思维正在悄悄“生锈”。当大脑习惯了被动接收信息,那些藏在认知盲区里的新可能,便成了永远无法触及的风景。主动思考,恰恰是给思维松绑的钥匙——它不是对已知的重复,而是对未知的叩问,让我们在打破常规的过程中,撞见潜能的另一种模样。

在人资业务方面,面对员工职业发展需求日益多元的现状,主动思考意味着提前规划,而不是被动等待员工提出培训需求。对于老员工,通过分析员工过往绩效考核情况与岗位胜任力模型,预判不同层级员工的能力短板,主动规划培训内容;对于新员工,因人而待,主动思考他们的个体差异,为后续的因材施教找准方向,让每个新员工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轨道上起步。

在党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,需以深度思考为引领,精准聚焦五大关键维度:精准捕捉员工真实需求,确保工作始终贴合群众期盼;探索党群工作方法的创新路径,让组织活动更具吸引力与实效性;破解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堵点难点,推动二者同频共振、互促共进;提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效能,让党性光辉在基层一线充分彰显;强化工作成效的导向性评价,以结果为尺检验实践价值。

开展工作时,要始终带着“问题意识”主动破局,于细微处发现症结、在矛盾中探寻对策;秉持“群众视角”共情服务,把员工的急难愁盼放在心头、抓在手上;运用“创新思维”激活动能,打破路径依赖、探索多元载体。既要立足全局高站位把握方向,确保党群工作始终与项目建设各个业务工作同频同向;又要扎根基层实打实解决问题,让组织温暖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。唯有如此,才能让党群工作真正成为“凝聚人心、汇聚力量”的坚实桥梁,成为连接党和群众的强力纽带,为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。

主动工作,夯实基础筑根基

在党支部建设工作中,秉持“主动作为、实干为先”的理念,将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与“先完成、再完善”的务实方法论深度融合,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。

主动工作,意味着要跳出“等安排、听指令”的被动模式,主动研判业务工作中的难点、堵点,将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。在面对紧急的业务攻坚任务时,应该主动牵头成立党员攻坚小组,先围绕任务目标明确党员分工,确保各项基础工作快速落地、按时完成。这正是“先完成”理念的体现——在时间紧、任务重的情况下,先集中力量突破关键节点,保障业务工作的顺利推进,避免因过度追求流程的“完美”而延误时机。

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“标准”并非僵化教条,而是需主动结合实际落地的指南。要主动对标而非被动应付,不把“补资料、凑次数”当任务,而是主动研究《水电八局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考评标准》《水电公司星级党支部评定实施办法(试行)》核心要求,结合支部特点确定“三会一课”等议题,让组织生活成为解问题平台;主动自查党员教育、组织生活会整改等细节,及时改进党员参与度低等问题。把党建工作由“要我做”变为“我要做”,筑牢“党建为实”根基。

围绕每月党支部任务清单,逐项细化任务节点,明确支委会、主题党日等核心工作的具体内容与完成时限:支委会每月5日前专题研究当月党建与业务融合重点,形成可落地的推进方案;主题党日提前1周(每月15日前)完成党员意见征集,确定“技术攻坚先锋行”“群众难题共破解”等贴合实际的活动主题。通过将目标任务要求拆解为“周推进、月复盘”的具体动作,确保各项工作按节点有序推进,从源头上避免临时突击、应付了事的情况。

日常生活、工作中,主动调研员工需求,梳理分析后转化为办实事项目和服务清单,精准回应员工关切,提升其获得感。面对急难险重任务,组建党员突击队,发挥党员先锋作用,扎根群众攻克难关,以担当诠释初心。更要主动加强学习,深耕创新理论、业务技能与党建实务,锻造“党建+业务”能力,为工作高效推进筑牢基础。同时主动复盘工作,总结经验与不足,制定改进措施,形成“实践—优化—再实践”闭环,推动工作提质增效。

主动谋划,激活项目团队活力

在项目建设的全周期中,主动谋划如同引擎的核心齿轮,既是激活团队内生动力的关键支点,更是保障任务质量的底层逻辑。当任务指令下达后,若陷入“临期突击、仓促补位”的被动循环,不仅会导致工作成果粗制滥造,更会透支团队成员的职业热情与创造力——这种“救火式”工作模式,本质上是对项目价值与人力资源的双重浪费。因此,建立“任务前置、系统策划、动态优化”的工作机制,方能实现项目推进的高效能与团队活力的可持续。

工作中,强化项目员工的责任意识与参与感,部门内部制定工作任务清单,按照月计划、周计划及时更新,通过清晰的角色定位与任务指标,让每个成员都能在工作中找到价值锚点。通过细化部门目标任务,将团队活力转化为可量化的项目价值。当每个任务都能在周密策划中稳步推进,每个成员都能在清晰目标中释放潜能,项目管理便从“被动应对”的压力场,升级为“主动创造”的价值池。

此次“三办”培训,让我将理论知识与项目实际工作更好地结合。在未来的项目工作中,我将始终牢记“学习和思考永远在路上”,以主动思考、主动工作、主动谋划的态度,不断提升业务能力,为项目的顺利开展贡献力量。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