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建引领筑防线 科学施策护安澜——雄安项目部全力打赢防洪度汛保卫战

日期:2025-07-30 来源:雄安新盖房 作者:段东方 摄影:王健 字号:[ ]

7月24日至25日,大清河流域上游出现强降雨过程,受其影响,南拒马河发生较大洪水过程,洪峰流量1030立方米每秒,三日内经雄安新区下泄洪水约8500万立方米。 

根据统一调度,洪水经我单位承建的新盖房枢纽、白沟引河项目奔腾而下,枢纽最大流量将激增到800立方米每秒,超平时流量400%,新区百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、数十万建设者用汗水浇筑的“未来之城”蓝图,悬于一线。

危急关头,水电公司雄安项目部闻“汛”而动,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高度责任感,迅速吹响防洪度汛的冲锋号,投入这场保卫未来之城的重大战役。

党建引领为魂:红色堡垒铸就“定海神针”

在急难险重的抗洪前沿,项目党支部始终高擎旗帜,着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的制胜优势。

思想淬炼强根基。进入汛期,项目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专题学习,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重要论述精神,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,树牢底线思维、极限思维,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精神状态和责任担当,将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、刻在心中。

“党建+防洪”模式显威力。支部创新实践“党建+防洪”模式,在关键险工险段设立“党员先锋岗”,划分“党员责任区”,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。庄严承诺“险情在哪里,党旗就插在哪里,党员就战斗在哪里”,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红色堤坝。主题党日活动聚焦防洪度汛应急预案演练,确保团队在“风急雨骤”处站得稳、在“大风大浪”前经得住,党旗所指,即安澜所系。

党建引领聚民心。党建引领不仅凝聚了“战必用我、用我必胜”的坚定信心,更激发了全员“主动迎战、争当先锋”的磅礴力量,将“被动防御”转化为“主动出击”的强大引擎,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。

科学组织为骨:精密体系织密“安全天网”

项目部科学谋划、周密部署,构建起全方位、立体化、高效运转的防洪体系。各关键环节紧密咬合,将“人防、物防、技防”熔铸为守护新区的“铜墙铁壁”。

高效化体系设立。迅速成立防洪度汛小组,下设监测预警、抢险救援、后勤保障、舆论宣传等多个专业小组,职责清晰、分工明确,坚决做到“守土有责、守土负责、守土尽责”,严格执行24小时轮值制度,确保组织体系全天候高效运转。

智慧化监测预警。科学布设现场水位监测点,实时精准掌控水情动态,为指挥决策提供第一手科学依据。接入雄安新区水文数据共享平台,与新区各责任单位信息互通、联动响应,实现区域化、系统化协同监测,极大提升了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。

精准化资源保障。基于对水情的科学研判,精准储备人员40人、挖掘机等设备20台、防汛道路垫块30块,同时加大土工布、碎石反滤料等其他关键资源的投入。建立“半小时应急响应圈”机制,确保所有防洪人员、设备、物资能在30分钟内快速投送至任何险情点,为抢险救援赢得黄金时间。

企地联防为脉:联防联控奏响“安澜交响”

防洪度汛非“独角戏”,而是“大合唱”,深化“企地联防”机制,携手地方力量,构筑防洪度汛“统一战线”,积极打造防洪责任共同体。

强化责任共担。第一时间与泄洪沿线涉及的2县5村、县级包保责任单位建立通讯,深入对接沟通、关键资源共享,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,明确联防责任,形成防汛救灾的强大合力。

注重协同指挥。深度融入新区、县、乡(村)多层级区域联合指挥调度,实时互通关键水文信息和调度指令,确保信息对称、步调一致。在统一指挥下,项目部专业力量得到最大发挥,有力支撑新区全局防洪工作,展现了水电八局的责任担当和良好企业形象。

强调经验融合。积极与村民志愿者、驻堤工作队沟通协作,在项目部专业化防洪部署基础上,充分吸纳当地人员熟悉地形水情、拥有丰富本土抗洪经验的优势。这种专业技术与本土智慧的有效融合,避免了通用技术“水土不服”的问题,显著提升了整体防洪工作的效率和精准性。

风雨砺初心,担当筑长城。当前,上游洪水已经顺利过境。水电八局雄安项目部全体人员将继续以“时时如履薄冰”的高度警觉,严阵以待,用责任和担当擘画防洪度汛工作的新蓝图,坚决履行央企职责,筑牢守护雄安新区的生命防线,为这座“未来之城”的安全与发展增添八局力量。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